王鼎鈞:周處除三害的后半截故事–文史–中國作家找九宮格見證網

周處的故事寫進教科書,編成播送劇,拍了片子,可說眾所周知,可是大師所喻所曉到此為止,說故事的人只說了個上半截。

周處除三害

一、半截周處

三國時期有個周處,今江蘇宜興人,力大無窮,是塊資料。只因父親逝世得早,沒人管束,釀成“鄉鎮患之”的年夜地痞。

有一老者嘆息處所上有三害,周處慨然承諾為長者除害。老者告知他第一害是西山有只猛虎,常常下山吃人,周處上山把那只虎殺了。老者又告知他第二害是四周水中有蛟,常把往來的船只弄翻,他又進水把蛟斬了。他問第三害是什么,老者原來不敢講出來,見自殺虎斬蛟,不像無可救藥的善人,這才壯了膽量說:“第三害就是你啊!”周處經此當頭一棒,幡然悔過。

有人說這老者是個仙人,特來點化周處。假如這話不成信,假如老者是宜興本地居平易近,豈不是個很是主要的人物,的確可以說是他除了三害,汗青家居然忘了探聽一下他的名字。也許說故事的報酬求動人,居心把他說成倏然一現的神龍。

周處的父親本是著名的唸書人,固然逝世得早,也給周處留下必定的影響,所以周處了解怎么做。他往拜論理學者陸云為師,用功唸書,后來進了宦途,做過文官也做過文官。

周處的故事寫進教科書,編成播送劇,拍了片子,可說眾所周知,可是大師所喻所曉到此為止,說故事的人只說了個上半截。

二、他們把下半截故事躲起來

本來周處在晉朝做到御史中丞。他為官奸佞,把除三害的精力拿到朝廷下去,也不論除山中虎易、除朝中害難。于是獲咎了顯貴。

有一年,多數平易近族反水,朝廷派梁王司馬彤平亂,司馬彤點名要周處參戰。有人了解司馬彤用心不良,勸周處別往,可是周處以為國度需求用人,他不克不及迴避義務。

唉,到了疆場上,司馬彤下手報復。他把周處批示到一個盡地,不予支援,成果周處力戰而逝世,三軍覆沒。周處不避顯貴,有助司馬氏保有全國,可是司馬家的人不如許想。為了害逝世一個忠良,情愿打一次敗仗,搖動士氣民氣,不吝工本。至于覆沒的五千步兵,誰無怙恃,誰無兄弟,誰無紅塵的貪戀,誰無保存的權力,他們納糧從戎,敬畏仕宦,何負于晉。司馬家的人就更不會如許想了。

這后半截故事,大師齊心合力把它埋起來。有一年,某制片家想拍除三害,我表現了一點看法,我說周處平生可以拍成一部深入的喜劇,我提出他一向拍到周處戰逝世。他決然說:“如許的片子我們不拍。”那時他懂,我不懂。此刻我懂,你懂不懂?

三、良多故事只剩半截

說故事的人把良多故事“腰斬”了。

例如說弦高犒師。弦高是鄭國的商人,以大量銷售牛羊為業。有一次,他趕著牛群到秦國往賣,走到鄭秦邊疆,發明秦國部隊越境而來,顯然要攻擊鄭國。那時生齒稀疏,秦會議室出租軍的舉動無人覺察,弦高趕忙派人歸去向朝廷報訊,同時往見秦軍的司令官,獻上牛群,說是奉了鄭國國王的號令前來賞賜秦軍。司令官一聽,以為狙擊的打算掉敗了,看來鄭國早已獲得新聞,有了預備,秦軍預約下訂的軍事打算只好撤消。

你以后讀到弦高的故事,不要交流認為我早已了解了,不用再看了。要看,並且先看開頭,由於故事并非到此為止,上面還有半截。

還有“不愛山河愛佳麗”的故事。四十年月,英皇愛德華八世愛上辛普遜密斯,兩人決議成婚,可是皇室和國會果斷否決。于是英皇決然退位,退居溫莎公爵,人們說這是二十世紀最巨大、最動人、最漂亮、最受人傳誦的戀愛。

你以后再讀到這個故事,請檢討一下:這個故事后面應當還有一段。

還有抗戰產生,日軍防禦淞滬,我們有四行孤軍孤軍猛攻四行倉庫,不願撤退。“中國不會亡”的歌聲大方鼓動感動,余音至今深在人心。那些說故事的人說到女童軍楊惠敏拍浮獻上一面國旗,國旗在四行倉庫頂上升起來,就不再說下往了,似乎那些勇士至今還守在那里。

所以,這個故事,你也不克不及說早已了解了,不用再看了。

四、半部《論語》 半部《圣經》

趙普“半部《論語》治全國”,我一貫希奇為什么是“半部”。此刻我了解了,他把別的半部躲起來了。

元微之“已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了不得,可是他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只是一半,還有一半他躲起來了。

自從我奮發把新舊約全書細讀一遍,我發明牧師講道也是“半部《圣經》救眾人”。自從牧師覺察了我的發明,他就不再稱我為基督徒,而稱我是“研讀《圣經》的人”。

我們是拿著半張輿圖走路,難怪后來窮途無回;我們是照著半本秘笈練功,難怪后來走火進魔。

五、一個完全的故事

老李服役后無策略生,在鬧市街角擺了個書攤,那處所是都會的心臟地域,按規則不許擺攤,可是平易近以食為天,老李顧不了很多。差人看他是服役老兵,也只說了一句:“你沒有執照,我假裝不了解,有一天上頭說你分歧法,你得頓時搬。”

書攤生意很好,有個清冷的先生經常站在書攤前看報,兩小我結了忘年之交。后來那先生沒錢,老李就替他交膏火。那青年年夜學結業,弄到了留美的獎學金,老李慧眼識才,不免難免自信,心中一喜,就拿出一切的積儲來為他買機票。老李孤身一人,年幼時沒念過幾多書,如許做也是心思上的一種抵償。

留美時代,老李怕那年青人獎學金不敷,匯過兩次錢。錢是一粥一飯節儉上去。那時外匯管束,匯錢出往不不難,老李處處找關系托人。五年以后,那年青人1對1教學拿到博士學位,英姿勃發,老李則風吹雨打,樹如同此,倒也很有成績感。

這是上半段。

那年青人在國外搭上了政治關系,學成回國,立即仕進,冠蓋京華,斯人失意,只是想起本身的恩人是一個擺書攤的糟老頭子,心中年夜不安閒。消息記者拜訪他,問他苦學勝利的顛末,他舉出很多人來,某院長輔助他,某部長輔助他,某年夜使輔助他,盡口不提老李。他盡對不愿意從老李擺攤的街口顛末,老是繞著彎兒走,有時與他人同業,磨難自相矛盾。垂垂地,他感到在路況要道上有那樣一個書攤,其實可愛。

六、一個善體人意的手下

這位學成回國的新貴有個聰慧聰穎的手下,姓沈,他看出來老板心中有這么一個結,他以為他有了機遇。

有一天,他陪老板閑談,把話題引到市政路況上。他說:“此刻書攤太多,把人行道都塞住了,其實不像話,應當取消!尤其是沒有執照的書攤,應當起首取消!”說得他的下屬一怔。

過了幾天,姓沈的陪下屬出往閉會,兩人上了car ,老沈又對下屬說:“我和╳局長談過,差人曾經把沒有執照的書攤趕走了,某某路上清新多了。行人上了人行道,不再跟car 搶路了。”說完,囑咐司機向某某路開行,他的下屬又是一怔。

某某路比六年前更繁榮,更擁堵,行人性上的書攤更多,只少了一處:轉角的處所,老李的書攤是無影無蹤了。新貴如釋重負,用觀賞的目光瞥一下老沈,老沈目無旁瞬,一言不發,從此不再議論書攤。

老李為他的書攤奮斗了一陣子,終回掉敗,但也弄清了底蘊,工作跟他贊助過的阿誰留先生有干系。他年夜驚年夜怒年夜痛,原底本本告知了一個老伴侶。你猜那人說什么?“老哥!你以前那樣幫他,此刻他能如許害你?這太分歧道理了!我沒法信任!”

老李懷著傷害,向另一位伴侶抱怨,那人反問:“這怎么能夠?你們中心是不是還有此外題目?”

一夕之間,一切的伴侶都交淺言深了!

老李犯了年夜錯,他本該把這后半段隱瞞起來。

七、一筆善善惡惡的賬

我們人類其實希奇得很。做好事做到天良喪盡、道理難容,就沒人信任他會那樣做。

年夜戰時代,納粹德國踐踏糟踏美軍俘虜,手腕酷烈異常,新聞傳到美國,美國人判斷這是為了宣揚反德而過火其詞,來由呢,太分歧理,德國人不成能那樣做。

美軍的宣揚機構把這些看法彙集起來,感到不克不及漠然置之,就改寫宣揚材料,替德國粉飾一部門罪惡,只傳佈那普通人能懂得的。這才打消了宣揚上的反後果。

擺書攤的老李假如告知人家:阿誰窮先生此刻仕進了,做了官就不睬我了,我在馬路上碰見他,他的眼睛只看空氣。這話人家會信任。此刻他說,阿誰窮先生做了官以后,第一件事是先斷了我的活路,這教人家怎么聽得懂?

八、一個習以為常的公式

人世另一件罕見的怪事,就是把義務推給弱者。

一切“忘恩的故事”都是沿著一個公式成長:當施者強、受者弱的時辰,兩邊的關系很好,后來時移勢易,施者變弱、受者變強,兩人就不克不及相處了。

除了少少數破例,貧民老是逢迎窮人,沒權勢的人老是將就有權勢的人,弱者對強者有依靠攀附之心,即便素昧生平還要想方設法搭條線呢,況且現在卑微時就有深摯的情誼?貧賤易交,當然是貴者富者操自動之權。

假如如許想,那就發明這是強者的義務。—假如這是強者的義務,我必需在沖犯強者保持公理或就義公平趨炎附勢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這就難了!

聰慧人愿意建立正派的抽像,可是也盡不愿意向強者挑釁,他會怎么辦呢,怎么樣才會魚熊兼美呢?措施就是轉換關鍵、教弱者擔任。

我們又有一個故事。

實在這是一個故事的后半截。

抗戰產生,japan(日本)部隊打進中國,攻城略地,奸淫燒殺。日軍走后,那“被污辱被傷害損失的”少婦,跪在公公婆婆丈夫眼前聽候裁判。

婆婆手里拿著搟面杖,聲嘶力竭地叱罵:“為什么會是你呢?為什么不是他人呢?”揮舞搟面杖就打。

丈夫手里拿著鞭子,血管粗了一倍:“全村的女人都安然,你為什么偏偏失事呢,你為什么偏偏失事呢!”揚起鞭子就抽。

最后,那公公吐一口痰,站起來,指著媳婦:“你活該!你往逝世吧!”

三更,那媳婦投了河。公婆和丈夫,都感到他們堂堂保持了本族本村的品德水準,可以頂天登時做人。小樹屋

此刻,那擺書攤的老夫也就獲得如許的批駁:“你老兄做人太掉敗了,好不難有個值得來往的伴侶,竟不克不及把關系保持下往!”

人世事往往這般。你此刻了解下半部了。

(文章節選自《隨緣破密》,王鼎鈞 著,三聯書店2020年8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