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的童話開了找九宮格時租一條本身創作的路”–文史–中國作家網

1903年,周桂笙翻譯的兩卷本《新庵諧譯》出書,卷一為《天方夜譚》之節譯,卷二譯自《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和《豪夫童話》。《格林童話》選譯格林的童話多達12篇。從此,童話這個稱號在我國傳播開來。1908年,孫毓修在商務印書館謀劃并主編“童話叢書”,參照《歐美五十軼事》(美國作家鮑德溫著)等西歐童話傳說停止再創作,編寫了《無貓國》《年夜拇指》等童話,被茅盾譽為“中國有童話的鼻祖”(《茅盾選集》第34卷)。1909年,在周氏兄弟翻譯出書的《域外小說集》第一集中,收錄了19世紀愛爾蘭(那時由英國統治)作家王爾德的童話《安泰王子》。同年9月,丹麥安兌爾然(安徒生)的童話《和美洛斯垅上之華》(通譯《荷馬墓上的薔薇》)被支出《域外小說集》第二集,這也是安徒生的名字初次被中國作家說起。從1912年起,周作人熱切地展開對于“兒童題目”以及“童話”的闡釋和研討,翻譯了安徒生童話《公主》,撰寫《丹麥詩人安兌爾然傳》,頒發“征集紹興童謠童話的啟事”,鼓勵作家到荒涼的兒童文學場地里耕作。熱愛文學的葉圣陶對于“兒童題目”講座場地以及“童話”有更深切的感悟,在1921年至1922年間,他創作了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的第一本童話集《稻草人》,為中國童話開辟了本身的創作途徑。

“修身課”中講童話

1912年春,葉圣陶中學結業后到姑蘇城區一所初等小學(言子廟小學)執教,從他走上講臺之日始,就認定教導的目標是“育人”,把“使醇醇諸稚展發神輝”作為人生的樂趣。他把這一理念灌輸在其“修身課”講授中,給孩子們講解的“好學”“自立”“知恥”“愛國”等專題,可以稱之為行動創作的“兒童文學”,有時也會講解顛末其改編的中外名著:

第二課修身,講“自力性質”,為述魯濱孫盡島漂流事,諸生聆之笑口咸開。聞所無聞,興趣彌永,固通俗之心思,而于兒童尤為加甚,借此方便,語以前人懿行,為益多矣(1912年6月10日日誌)。

晨課修身,為述野事一則。小兒女同遇沉船之難,而兒則救女而沒己。其事見于某小說家共享空間之著作,情味斐然,可生愛意慈心。當未如語破敵殺人之事,而隱飫諸兒以毒劑也。聽之者果浮氣立祛,此雖一時之感,然亦其效已(1914年1月8日日誌)。

“魯濱孫盡島漂流事”即《魯濱遜漂流記》(最早的譯本名為《盡島日誌》),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這部小說,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因出海遇難,漂流到無人小島,并保持在島上生涯,最后回到本來所生涯的社會的故事。譯者周砥在《緒言》中說:我國“四面皆敵”,處境如同魯濱遜“獨處”的“孤島”。“全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人必需像魯濱遜那樣“英勇”和“愛群”,才幹發明出一個“殘暴傀奇”的新世界。魯濱遜的故事讓孩子們覺得“興趣彌永”,“小兒救女”的“野事”讓孩子們繁殖“愛意慈心”。“修身課”講童話,始見于1913年3月12日日誌:

下戰書手工課缺,余講童話以替之,語涉別緻則皆樂而靜聽。此亦不外逢場作戲,不近情事,余認為究不宜以語兒童也。

那時的童話雖說“語涉別緻”,孩子們“皆樂而靜聽”,但葉圣陶感到“不近情事”,“不宜以語兒童也”。昔時風行的童話年夜多改編自中國的傳奇、史乘、小說以及本國小樹屋的寓言和童話故事。童話作家年夜多盲從的是東方風行的實際,把童話同等于“神話”“傳說”“寓言”和“平易近間故事”(商金林《開闢我國童話創作的路——〈稻草人〉漫評》)。周作人在《童話的會商·一》中提到,“童話的最簡明的定義是‘原始社會的文學’”,兒童心思“與原人類似”,“童話在兒童教導上的感化是文學的而不是品德的”(《晨報副刊》1922年1月25日)。胡適也以為教導兒童“不用顧及適用不適用”,也就難怪葉圣陶斥之為“不宜以語兒童也”。

葉圣陶熟習兒童,在1912年到1921年的十年里,他先后在姑蘇言子廟小學、上海尚公黌舍、甪直鎮吳縣第五高級小學執教。他在《晨報附刊》頒發的四十則《文藝談》中,慎重提出兒童文學要適應兒童的本性和天性來寫兒童。恰是由於他熟習兒童,有兒童文學創作的經歷,對陸續先容過去的格林、安徒生、王爾德的童話又有較深刻的研討(葉圣陶:《我和兒童文學》),從而激起了童話創作的熱看。1922年1月,鄭振鐸主編的《兒童世界》周刊創刊,出于對鄭振鐸的支撐,葉圣陶早在《兒童世界》周刊創刊之前,就夜以繼日地創作童話。第一篇《小白船》寫于1921年11月15日,接著葉圣陶陸續創作了《傻子》《燕子》《一粒種子》《地球》《芳兒的夢》等童話。至1922年6月,他一共寫了23篇童話,并結集為《稻草人》,1923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書,這是中國兒童文學史上的第一本童話集。對于這本童話集,鄭振鐸在序文中談道:這本集子“在描述一方面,選集中簡直沒一篇不是勝利制作”(《〈稻草人〉序》)。

童話集《稻草人》中的童話

童話集《稻草人》中的童話分為兩類:一是“漂亮的童話”,美麗、輕松、機靈,潛隱在字里行間的是“孩提的夢”、無邪的淺笑、美妙的感情。臧克家贊嘆說這些“真正能吸引住兒童的文藝作品”,也異樣“獲得成人的觀賞”,“插眼出來,就有點進迷”。例如《小白船》開篇的描述:

一條小溪是各類心愛的工具的家。小紅花站在那兒,只顧淺笑,有時還跳起都雅的舞來。綠色的草上綴著露水,似乎神仙的衣般,耀得人目炫。水面上展著青色的萍葉,矗起一朵朵黃色的萍花,似乎寒帶處所的睡蓮——可以說是君子國里的睡蓮。小魚兒成群地來交往往,細得像繡花針,只要兩顆年夜眸子閃閃發光。田雞老瞪著眼睛,不知守在那兒干什么,也許在等候他的好伴侶。

童話的故工作節就在如許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意境中睜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他們乘著“只配給活躍漂亮的大人乘”的“小白船”,遊玩、歌頌,漫游在舒適美好、蘊有無窮活力與歡喜的小溪里。突然起了年夜風,小白船順風而下,迷掉鄙人游一個荒漠的田野上,后來他們碰到一個臉孔恐怖、心腸仁慈的偉人,偉人提出假如孩子們可以或許答覆他的三個題目就可以送大師回家:“鳥兒為什么要唱歌?”“花兒為什么噴鼻?”“為什么你們乘的是小白船?”孩子們的謎底是:“他們要唱給愛他們的人聽。”“噴鼻就是善,花是善共享會議室的標志。”“由於我們純粹,惟有小白船才配我們乘。”最后一個題目的謎底可謂意味深長,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小白船是純粹的象征,此中,“惟有”二字凸起了孩子們的無邪。在這篇童話中,年夜天然的一切活力植根于愛,“愛”和“美”是人生獨一的保存法例,聯絡了無邪的孩童與丑陋的偉人的心靈。

可與《小白船》媲美的《梧桐子》《燕子》《芳兒的夢》,也都是“美”和 “愛”的頌歌,風格清爽,寓理于情,雖說想象奇異,但都切近孩子們的想象和感情,情味盎然。葉圣陶的確就是一位高級畫師,以他奇特的視角,敏感地捕獲年夜天然美的神韻和孩子們無邪的夢境,又充足調動了童話的空想、夸張等奇特的表示伎倆,用詩的說話刻畫了“一個漂亮的童話人生,一個兒童的無邪的領土”(鄭振鐸《〈稻草人〉序》),讓孩子們從中體味到無限的情味。

二是熔化了“成人的悲痛”的童話。雖說“漂亮的童話”契合孩子們獵奇的本性,也獲得文藝界的熱忱贊許,可葉圣陶自己卻并不知足,寫《快活的人》時作風隨之一變。

《快活的人》說的是社會上分歧理的工作太多了,不幸的人也太多了。可竟有一個“快活的人”,他看到的倒是事事快活,人人快活;沒有愁苦,也沒有訛詐。由於他生涯在一層奧秘的通明的“幕”里,看不到外界的本相。后來,這層番筧泡似的“幕”被“惡魔”刺破了,“快活的人”就逝世往了。順著刺破那層“奧秘的通明的幕”的理念,葉圣陶創作了童話《稻草人》。《稻草人》的第一段如許寫道:

郊野里白日的景致和情況,有詩人把它寫成美好的詩,有畫家把它畫成活潑的畫。到了夜間,詩人喝了酒,有些醉了;畫家呢,正在抱著精致的樂器低低地唱;都沒有功夫到郊野里來。那么,還有誰把郊野里夜間的景致和情況告知人們呢?有,還有,就是稻草人。

葉圣陶批駁了那時一部門作家疏遠鄉村,不重視察看生涯,全憑小我情味低吟淺唱的偏向,他立意寫真,經由過程“稻草人”的視角對這種情形作了活潑而客不雅的論述。此外,這篇童話中還有大批富有童趣的描述,把孩子們引向了一個佈滿別緻而奧秘的“童話世界”;而當孩子們饒有愛好地踏進溫馨甜蜜的“童話世界”之后,看到的倒是一個真正的的“實際世界”。童話著重寫了“稻草人”在一個“滿天星斗的夜里”連續不斷碰見的幾樁慘痛的事兒:“肉蟲”猖狂地咬嚼稻葉;漁婦撇下生了病的兒子,在河濱罾魚,她的兒子躺在船艙里不斷地咳嗽,嚷著要品茗,母親只能給他舀一碗河水喝;被漁婦罾住的鯽魚在木桶里掙扎,請求教學場地“稻草人”放了它;有一位男子來河濱投河,她不愿意被丈夫像“一條牛,一只豬”似地隨意賣給人家,可“除了逝世沒有此外前途”。這篇童話揭開了夜幕下的一角,我們看到了那時江南鄉村各種悲涼的場景,看到了舊中國不忘本的常識分子的悲哀和憂?(商金林《開闢我國童話創作的路——〈稻草人〉漫評》)。

1935年,魯迅在《〈表〉·譯者的話》中說:“《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本身創作的路。不意此后不單并無演變,並且也沒有人追蹤。”實在,童話集《稻草人》出書之后,葉圣陶又創作了良多童話,1931年出書了第二本童話集《現代好漢的石像》,此外還有很多多少篇童話散落在報刊上。這些童話反應了更遼闊的社會實際生涯,飽含對統治者的揭穿與譏諷,佈滿實際主義的批評氣力。像《現代好漢的石像》《天子的新衣》《害羞草》寄意深入,具有了一些寓言的特征。但在魯迅看來,童話創作應當有更高的水準,他在《且介亭雜文·看圖識字》中說:“孩子是可以愛護的,他經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空中下的情況,想到花草的用途,想到蟲豸的言語;他想飛上太空,他想潛進蟻穴……”;他在《〈表〉·譯者的話》中誇大給孩子們看的作品應當“內在的事務嶄新”“很是風趣”,使孩子們“向著變更不斷的新世界”,“不竭的發榮滋生的”。用如許一個高尺度來權衡,魯迅感到葉圣陶的童話“并無演變”。“追蹤”葉圣陶寫童話的有好幾位作家。1932年,張天翼的童話《年夜林和小林》在《斗極》月刊連載,遭到文藝界的推重。而在魯迅看來,其童話創作的成就還很薄弱。魯迅對童話創作的熱忱追蹤關心和企盼,也從另一個正面再次確定了葉圣陶的童話創作。

(作者單元:北京年夜學中文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